失蜡法
失蜡铸造,又称失蜡法(英语:Lost-wax casting),是铸造的一种方法,一般用于铸造立体结构复杂和常见模具所不能胜任的制品。古代已使用这种方法铸造青铜器和玻璃器,现代的精密铸造中称为熔模铸造。
制造方法
1、制作五金类产品和中大型铜制品(铜工艺品)使用的是硅溶胶工艺;
将蜡模放入硅溶胶液体里,然后在蜡模表面附着上耐火材料(石英砂),待型壳干燥后,在将型壳放入硅溶胶内,型壳沾上硅溶胶后,在撒上耐火材料,如此反复5至7遍。得到厚重的型壳。待型壳完全干燥,将型壳放进脱蜡炉,进行蒸汽脱蜡。脱蜡后放入高炉烧结。烧结完成就可以浇铸金属溶液了。这种制作工艺优点是材料成本低,适合制作中大型的器具。缺点是制作周期长,人工耗费成本较大。
2、制作首饰类产品或厘米级尺寸的产品使用的是耐火石膏工艺;
目前国内外工厂大多使用的是成品蜡珠,将所需铸造的产品制造出模具,这里的模具一般使用液体硅胶、硫化胶、金属制作。模具制作完成后,使用注蜡机将蜡模制造出来。得到蜡模以后,工人需要检查蜡模的质量并修整蜡模上的瑕疵,然后将蜡模粘在主流道上制作成蜡树。将钢盅套在蜡树外面,向钢盅内灌注耐火石膏,待石膏凝结,将钢盅放进烤炉内烘烤脱蜡、烧结。将烧结后的钢盅(石膏模具)放进真空吸索机内,打开真空泵,向钢盅内倒入金属溶液,利用真空泵的吸力将金属溶液吸入石膏模具内,这就完成了铸造。最后成品打磨即可,这套制作工艺较为简单,能够实现快速的批量化生产,制作出的产品表面光洁度高,质量好。缺点是材料成本比硅溶胶工艺略高。
3、很多人纳闷,在古代,没有现代化机械,没有硅溶胶和耐火石膏,是如何制作出青铜器的;
古人使用蜂蜡、松香和牛油混合的蜡料手工雕出要铸造的蜡型,然后往蜡型上附着耐火土材料;将耐火土碾碎,筛选,活成泥浆附着在蜡模表面,在将石英砂撒在耐火泥浆上,待干燥后再浇泥浆,再撒砂子。反复多次在蜡型外制好型壳后,将型壳拿到火上加热。蜡遇热融化成液态,从型壳中流失。烧结后的型壳能够承受金属溶液的高温,不易破碎待。待金属液体冷却后敲掉型壳,就得到了和蜡型形状一模一样的铸造产品。目前在博物馆能够看到的大型青铜器多为皇室或贵族的陪葬品。古代制作器具时,是不计成本的。全国上下的高级工匠全部汇聚皇城,不计人力的制作,从上百个产品中挑选出精品进献,自然能够出1-2件精品。
下面通过一个视频,我们大致的了解下现代化失蜡法(高温石膏)它的制作工艺;